[2009.09.18 聯合報 ]
‧巴哈姆特 2009/09/14
成為一個漫畫編輯需要什麼條件,平常的工作內容是在做些什麼,這次 GNN 專訪到台灣知名漫畫出版社,「東立」以及「尖端」的兩位第一線漫畫編輯,帶各位深入瞭解這個最接近漫畫的職業。
上班看漫畫很快樂?漫畫編輯的工作不是想像中的簡單
在許多單行本漫畫的最後幾頁,漫畫家總是會表示特別感謝他們的「責任編輯」;在很多漫畫雜誌上,會不時的出現許多「小編OO」、「編輯XXX」的小品發言時間,這些「漫畫編輯」就是「漫畫」這項文化的幕後推手。他們或許不像漫畫家這麼會畫圖,也不像他們這麼有名氣,但是這些漫畫編輯往往才是最瞭解漫畫這個領域的真正高手。
那麼,成為一個漫畫編輯需要什麼條件,平常的工作內容是在做些什麼,這次 GNN 專訪到台灣知名漫畫出版社,「東立」以及「尖端」的兩位第一線漫畫編輯,帶各位深入瞭解這個最接近漫畫的職業。
◆ 關於漫畫編輯部與漫畫出版的流程
●漫畫編輯部的構成
以一間有在經營漫畫事業的台灣出版社來說,與漫畫相關的部門主要可以分為:雜誌編輯部、單行本編輯部、專職的翻譯部門以及版權部,有些公司可能沒有將部門分得如此精細,像是翻譯的部分可能會委託外包,或是同一批編輯必須同時擔綱單行本與雜誌的編務,但大致上來說都是大同小異。
尖端出版社的漫畫編輯部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漫畫家的作品成型
漫畫編輯是扮演一個協助漫畫家創作的角色,也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顧問,以目前已經有在線上創作的國人漫畫家來說,大致上只要有了新的想法,就可以與漫畫編輯進行提案。而在剛出道的新人部分,一般來說都是在各出版社所舉辦的大小獎項得獎後,會由出版社主動連絡,並由編輯帶領他們進行初步的想法構成和提案。
通常編輯們在作品提案上必須思考的包括了「同一本月/週刊漫畫雜誌中是否有相同類型作品」、「作品的賣點」、「作品主要針對的對象」…等各種不同的要素。接著這些提案就會經過漫畫家與編輯的討論、修正方向、架構故事的整體…,然後漫畫家就可以開始著手繪製作品,完成後才會向總編輯(或稱為編輯長)提案。
當最後的審核也通過之後,就會依照目前的檔期去安排這部新作品的推出時間,正式開始進行連載。一個漫畫家不是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必須要在許多既定的規則之下去創造出一部好作品,漫畫編輯就必須從旁幫助他們抵達終點。
編輯部內眾多的書籍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這些都是編輯們的參考資料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以週刊來說,漫畫家大約是 7 日就要交一次稿。日本漫畫家都會將大部分的時間花費在思考劇情、分鏡上,只有 2 到 3 天是在完稿(也就是上墨線、網點的階段);而台灣的漫畫家普遍來說都不太能達到這種境界,這當然也和漫畫的業界生態有關,因為台灣漫畫家必須自己找助手,通常也不太請得起助手,而日本則是會由出版社依照特長派駐給漫畫家,因此兩者在完稿的時間就會有效率上的差別。
●漫畫出版流程編輯所負責的工作
在台灣的漫畫主要分為月刊、週刊和單行本兩種類型的出版,其中又再細分為國外(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最大宗的日本)和國內的作品。以翻譯日本漫畫雜誌來說,主要流程如下:
1. 原文書送達
因為日本原文書是第一手的資訊,所以當原文書送達時,編輯們就必須立刻將整本書大略的掃過一遍,看一下這次出書的重點,也順便可以參考日本現在的活動和企劃等。
2. 拆書、翻譯
由於在台灣的漫畫雜誌中所連載的作品,在日本不見得全部都在同一本雜誌連載,或許是來自許多日本雜誌的連載內容(當然這部分會依照各出版社與日本洽談的版權內容而有所不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編輯們在看原文書後,會將需要翻譯的作品分別拆解下來,整理過後再轉交給翻譯部門(或者給外包的翻譯)進行翻譯。
而特別的是,像是東立的翻譯部門會建立所謂的「作品詞庫」,這樣在逐篇翻譯的時候才不會出現專有名詞不統一的問題,再者,也會有不少動畫翻譯會來尋求協助,希望能在同一部作品的翻譯上達到統一。
3. 確認劇情、檢查語句
拿回翻譯完成的作品檔案之後,編輯就要開始進行審查的作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直譯和過於口語化的問題,也就是最初步的潤稿。還有就是要確定劇情的翻譯上是否有與前一回連貫,不過因為通常是委託給同一個單位,或者是統一給翻譯部門處理,所以通常不太會出現這個部分的問題。
4. 美編(完稿)
將翻譯好的文字和日本送來的圖片素材交給美編處理,在這個階段除了要將對白更換成中文之外,比較特別的就是「框外字」的部分。
檢查翻譯是否正確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校稿中的編輯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所謂的框外字指的就是在對白框以外出現的各種文字,這些地方主要還是得依照日本所提供的素材來決定是否要特別處理。若素材是非常乾淨的畫面,就比較能夠隨出版社的意思進行處理。但另一方面,日本文化中有太多的狀聲詞、擬態詞等是中文所無法表現的,再加上有些表現的字詞已經融入了作者的畫面中,基於這些考量,很多時候那些日文就會原封不動的保留到中文版的作品中。
而編輯們一致推崇的,就是日本漫畫家很多都會非常仔細的在稿子上眉批和註解,註明這些格子的文字大小、感覺,還有希望帶給讀者什麼感覺的特殊效果等,真的非常的貼心。
早期的手工貼稿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看得出到處有塗改和黏貼的痕跡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5. 校正
待美編完成工作之後,編輯就要進行檢查是否有畫面上、對話框的文字安排錯誤,若一切沒有問題的話,就可以進行到下一個步驟。
6. 藍圖輸出
到了藍圖的輸出得這步驟,就已經類似正式印刷出來的成品,只是差別是在一個有裝訂好、一個沒有。這部分編輯的工作主要是要檢查在輸出時是否有不當的網花、油墨的噴灑是否太多或者太少、畫面是不是有雜點……等。
藍圖輸出後的校稿工作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將有問題的部分作記號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彩稿的藍圖輸出
(圖/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7. 正式印刷
將校正過後的稿件送回印刷廠之後,就是等待印刷、裝釘,然後準備發佈至各個店鋪上架,一本漫畫雜誌就正式完成了。
●從漫畫雜誌連載到單行本發行
編輯們也一再地重申,漫畫雜誌的編輯和單行本的流程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在雜誌連載結束之後 ,把頁數排一排、釘一釘就可以集結成書出版單行本。
就單行本來說,大致上的出版流程都與漫畫雜誌大同小異,翻譯、潤稿、美編、校稿、藍圖、正式印刷等。雖然在內容的翻譯和製作上,多半可以參考有在雜誌連載的內容,但是在要出版單行本時,還是必須重新送回日本審查通過後才能發行,因此在時間上也就不免會有所延遲。
再來,一部作品從原本雜誌連載的畫面到集結成冊出版單行本的呈現,無論是畫面、對白、或是一些小地方的表現等,多少都會有不太一樣的地方,而這個就被稱之為「增筆」或者「修筆」。
之所以要增筆或者修筆,大多都是因為漫畫家在連載刊行之後才發現有些不盡滿意的地方,一方面也因為漫畫雜誌也被定位成「消耗品」,而單行本被定位成「收藏品」,所以漫畫家也會希望能將作品以最完美的方式提供給讀者收藏。
●翻譯漫畫與原文版本的不同之處
許多讀者常會問,為什麼台灣不跟日本一樣用較大的開本印製。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市場不等於日本市場,在台灣的出租店,小開本比較容易陳設,店內也比較好統一推行這些種類 的雜誌。
還有一般來說,少年漫畫雜誌從頭到尾都會以單色(通常來說也就是黑色)印刷,但是像「夢夢少女月刊」就特別被日本要求一定要分色印刷,整本雜誌分成了紅色、綠色、紫色等區塊,主要是日本要求該雜誌一定要有色彩繽紛的感覺。該雜誌的代理出版社尖端就表示,這樣除了在製作成本上會有更多的支出外,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顏色也是經過他們花了很多工夫、一修再修才決定的顏色,不過因為是來自日本原廠的要求,所以無論如何也只得遵守。
而出版社也紛紛表示,他們也很想多出版一些作品,但除了日本的授權問題之外,台灣的漫畫主要銷售書店據點就是這麼多,一旦增加了作品數量無論店內的叫貨量或者陳列不一定能夠負荷的住,因此還是要以全面性的市場考量來評估出書量。
【更多電玩新聞請看《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留言列表